今年以來,大竹縣政法系統立足政法職能,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三大”活動,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過程,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政法為民實踐活動,為大竹縣率先融入“雙城圈”、攜手共建“示范區”,奮力打造“兩個新高地”、加快建成繁榮美麗活力大竹貢獻政法智慧和力量。
大竹縣委政法委:
高質高效為民辦實事
大竹縣委政法委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制定《縣委政法委機關開展“法治護平安,實事我來辦”實踐活動方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推動大竹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信訪“治重化積”大攻堅。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和“一人一策一專班”要求,實行半月一調度、一月一通報,做到案結事了、事心雙解,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矛盾糾紛大化解。健全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嚴防“民轉刑”案件發生。
校園及周邊環境大治理。聯合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推進全縣各學校內部及周邊安全管理規范有序。
政法志愿大服務。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利用業余時間開展法治志愿服務、交通文明勸導、社區“包保聯創”等工作。
大竹縣人民法院:
切實回應群眾關切
大竹縣人民法院通過“堅守一份為民初心、暢通兩條民意渠道、注重三項職能發揮”的“123”機制,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切實為民紓困解難題。
堅持“開門搞整頓”,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暢通民意渠道,全方位征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架起警民“連心橋”。
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從訴訟服務、多元化解、智慧法院建設等方面著手,提升司法實效,促進矛盾源頭化解,回應群眾關切,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強化法治宣傳教育警示,構建“互聯網+庭審直播”法治宣傳平臺,開展“百名法官進百村百企”等活動,提升群眾法治素養。
大竹縣人民檢察院:
立足職能為民排憂解難
大竹縣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將為民辦實事的成效作為檢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的標尺。
公益訴訟護民生。聚焦生態環境保護,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川渝檢察協作機制;加強對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的監管和引導,消除衛生安全隱患。
未檢普法護成長。組織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為中小學生講授法律知識;利用“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學生走進檢察院,面對面接受法制宣傳教育。
化解矛盾促和諧。嚴格落實“群眾來信件件有回復”要求,有效化解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常態化開展公開聽證,努力做到“應聽盡聽”,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
檢察監督解民憂。強化農民工權益糾紛案件的支持起訴工作,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聯合相關單位實地檢查窨井蓋隱患,守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
大竹縣公安局:
凝心聚力護平安
大竹縣公安局切實把為民服務落到實處,辦實事、紓民憂、解民困,用實際行動服務群眾,進一步筑牢“警民一家親”關系。
謀劃部署,推進落實。成立工作專班,結合各警種和派出所的職能職責,明確各項重點任務的牽頭單位和完成時限,確保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傾聽民聲,凝聚民心。開展“開門納諫”“警營開放日”等活動,傾聽民聲,收集建議;結合“一標三實”“六進六邊”等工作,廣泛開展大走訪活動,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立足職能職責,疏解民憂民困。堅持問題導向,以公安職能職責為著力點,嚴打違法犯罪,強化治安防控,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大竹縣司法局:
提升群眾司法服務滿意度
大竹縣司法行政系統依托職能職責,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充分發揮依法治縣、法律服務、刑事執行、執法監督等職能職責,依托各基層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前沿“陣地”,通過上門服務、“一站式”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著力在末端發力、末端見效。
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著力改善社區群眾生活條件,解決群眾生活中的難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黨員教育管理相結合,要求黨員同志結合職能職責,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沖在第一線,以“三講三有”新作風,不斷推動全縣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臺階。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曹芮銘
來源:達州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