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與新潮,自然與人文,獨特的物象與夢幻的色彩交織、穿插,抽象或現實的藝術理念交流碰撞……10月23日,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達州市委、達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油畫學會、中共達州市委宣傳部、達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川流不息——2021四川油畫展(達州)”亮相515藝術創窟。此次畫展系四川油畫學會自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油畫大展,149幅精品力作從700余幅作品中脫穎而出,吸引眾多業內人士和美術愛好者熱情參與,共赴這場難得的藝術盛會。
漫步在溪流潺潺、青山悠悠的藝術景區,靜心品鑒畫作,四川繪畫的創作流變與時代新貌躍然而現。
鐫刻四川油畫成長的尺度
“我以為,四川油畫其實濃縮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當代藝術史?!闭劶八拇ㄓ彤嬚沟呐e辦初衷,著名油畫家、四川油畫學會會長高小華在致辭中說,改革開放之初,四川美院油畫77、78級學生群體率先崛起,他們突破傳統,關注國情民生,開創了藝術直面現實與人生的理念,被中國美術界譽為“四川畫派”。
“四川畫派”登上歷史舞臺與當時的三場重要展覽分不開:高小華的《為什么》、程叢林的《一九六八年×月×日·雪》等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羅中立的《父親》參加1981年全國第二屆青年美術作品展;1982年四川美術學院第一次油畫赴京展帶來了何多苓的《春風已經蘇醒》和馬一平的《回春之曲》。
這些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時代印記和個人色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從題材來看,一類帶有強烈的批判色彩,從反思的角度或是以知青生涯入題的,被稱為“傷痕美術”,一類被稱為“鄉土風格”,都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此次畫展,這些四川畫派的元老級人物以及當代領軍者都有作品到場。羅中立的《故鄉組畫系列》、高小華的《后街》、馬一平的《呼吸·喀納斯》、龐茂琨的《布托老人》……有的是畫家早期代表作,亦有近兩年的新作。
“四川油畫的品牌是歷史上幾代人努力的結果,在今天我們更需要看到四川油畫界共同努力?!备咝∪A表示,為創建四川油畫學術品牌,四川省油畫學會決定,從2021年起舉辦四川油畫展并設立作品獎項,四川油畫展將為眾多優秀的油畫藝術家搭建一個交流的學術平臺,共筑一個和而不同、展現實力的藝術高地。同時,它也是一場對四川油畫的大檢閱。
“本次油畫展可以說是四川油畫學會的年度展覽,收到了700余幅作品,參展畫家非常踴躍,我們從中評選出149幅入展,并進一步評選出獲得‘四川油畫獎’的作品?!弊鳛檫@次評選組組長,著名油畫家、四川油畫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馬一平談道,這次參展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四川當代生活的一些風貌,同時在表現手法上也有一定的寬泛度,取材主題涵蓋現代生活、社會景觀、歷史題材、自然風景,語言處理上體現了各自不同的追求。特別是獲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目前四川中青年畫家近年來在實踐中的努力,其中一些作品在思想表達或技法上尤其值得關注,這是一個非??上驳木置?。比如孫瀚宇帶來的《出井之蛙》是獲獎作品中唯一使用了綜合材料的,這與他選擇的主題非常契合,別開生面。
崛起的巴山力量
以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合作藝術家的身份投稿、參展的牛芳,還是一名在讀研究生。她很驚喜,在四川省會成都之外,還有如此規模和特別的藝術場館,因此次展覽到訪達州的牛芳,逛展之余,常咒、冉啟泉……這些515入駐藝術家的展廳也同樣吸引著她。
一聲聲相機快門聲音落下,從宣漢趕來觀展的施銘,對羅中立的參展作品進行認真記錄。她是一名藝術特長生,拍攝是為積累素材,“真沒想到在離家這么近的地方也能看到大師的作品?!?/p>
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孟濤是從大巴山走出的著名油畫家,“四川油畫在中國藝術界是一張名片。從前,生活在大巴山的老百姓想要看到四川油畫高質量藝術作品非常困難?,F在,這樣重量級的油畫展選擇在達州首屆舉辦,我覺得非常欣慰和高興,同時深感達州藝術群體的崛起?!?/p>
達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龍飛同樣深有此感:“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達州籍的巴山畫家群體異軍突起,相繼斬獲全國美展金獎。達州畫家在此次畫展評出的‘四川油畫獎’占得三席,可謂又一次凸現了地方力量。新生力量正在延續巴山畫家的榮光?!?/p>
發展的時代,前行的思考
執教于四川文理學院的黃海燕,是“四川油畫獎”獲得者之一。她曾在重慶求學,畢業后一直在達州深耕藝術,多幅作品入選國家級、省級以上大展。這次她的獲獎作品《荷之舞系列》,以荷花這種細微的生命為載體,嘗試將西方的油畫技巧融入傳統文化的審美內核,揭示生命存在的價值和力量。畫面中的荷已是殘荷敗葉,本該徒留蕭瑟,但她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塑象造體,恰似盈盈起舞的舞者,呈現出一種壓迫狀態中努力掙扎的畫面,對應一種自我的變化。獨特的藝術語言,讓她贏得了評委的一致肯定。
牛芳的參展作品《神話——破碎與重生》是一幅基于維納斯女神像,加入了創作意識的寫生作。作畫中,她常常翻閱莫奈、依凡·阿爾布萊特等畫家的作品,并在這幅作品中運用了極具跨度的冷暖色彩,進行探索與嘗試?!?016年,高小華老師創作的油畫作品《周易》,在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成果展上引起很大轟動,也驚艷了我?,F今我正將思考與創作轉向至《山海經》這類傳統文化的研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并通過想象與現實的結合來呈現?!?/p>
此次畫展,像牛芳一樣勤于藝術思考的年輕畫家并不在少數。
“地方與中心”“新生力量與成名畫家”這些對比性的詞匯,同樣出現在此次畫展開幕后舉行的以“四川油畫如何向前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會上。
美術批評家、515藝術創窟駐會學術主持鄧旭提出,從“傷痕”“鄉土”開始,在隨后的“85新潮”“玩世主義”“新新人類”“卡通一代”“新媒體藝術”中,“川軍”都扮演著重要的推手作用,“四川油畫”一直處在一種動態發展中,以一種精神態度的方式,激發著四川藝術家不斷披荊斬棘、銳意進取。本次展覽中更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地方性”地級市藝術家的積極參與,甚至數量占據了本次參展作品的半數以上。中心城市因為其資訊、市場、推廣等的便利,逐漸成為當代藝術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地方性美術力量逐漸復蘇,在追趕中心城市文化藝術腳步的同時,也整合自身地域資源、挖掘自身地域特色,逐漸形成了又一股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藝術新面貌。自貢、廣安、南充、達州……都相繼舉辦了如“田野雙年展”“地方·國際—515藝術季”等較有學術高度與影響力的展覽,大膽打破地域瓶頸,嘗試將地方文化、地域文化與國際視野、當代視野直接碰撞,探索中心城市外的一條當代藝術發展新路徑?!八拇ㄓ彤嬚故渍狗旁诖|城市達州舉行,既對地方性文化藝術事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將在‘中心’與‘地方’的文化融合上做出新的嘗試?!?/p>
來源:達州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