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幸福托底、宜居為上。通川區是達州的主城區,扛實主城擔當是通川區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通川區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新城有品質上檔次,老城舊貌換新顏。比如三委小區打造共享記憶屋,讓老舊小區充滿韻味;朝陽農貿市場引入“智慧農貿系統”,使顏值與內涵齊飛……老舊小區和城市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了城市顏值,推動了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激發了城市發展新活力。
日前,記者實地走訪了通川區部分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和提檔升級后的農貿市場,切身感受舊城華麗蝶變,傾聽市民誠摯心聲。
三委小區:共享記憶 更添韻致
循著串串紅燈籠,穿過一條羊腸胡同,一座飛檐輕翹、矮桌圓凳俱全的涼亭映入眼簾。沿著古樸的紅磚墻,靜雅的菖蒲栽種在青苔斑駁的石水缸等器物里,依次排開,延伸至共享記憶屋前。
“這些老物件,不僅印刻著‘三委三局’的過往,還見證著院里幾代人的命運沉浮、達州的滄桑變遷?!贝蜷_共享記憶屋的大門,游走于文獻書籍、搪瓷杯、老照片等物件之間,每個物件的故事,“義務管理員”李道信都熟念于心。
據共享記憶屋里的文獻記載,三委小區始建于1984年,因此地為原達縣地區計劃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建設委員會(含地區環保辦)、統計局、物價局、建材局等計劃經濟時代主要經濟職能部門辦公所在地,被簡稱為“三委三局”。2004年,市委市政府西遷,院內6個單位隨之搬離,此地逐漸成為居民小區。2020年9月,該院被納入老舊樓院升級改造項目,于今年1月完工,定名為“三委小區”。
“改造讓老舊樓院變得更有韻味,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更舒心的社交空間。天氣暖和時,還能看到身著旗袍的美女來這兒拍照?!闭劶皩π^變化的感受,老住戶陳瑛說道。
吉昌大院:暖心互助 情深誼厚
走進位于通川區張家灣路178號的吉昌大院,只見枝繁葉茂的綠樹緊緊環抱游廊走道,從大院的亭子里傳出陣陣笑聲,居民圍坐一圈擺著龍門陣。
“以前好,現在更好了!有政府和社區的關心,我們的日子幸福感滿滿!尤其是地面鋪了透水混凝土,老人和小孩出行穩當了許多,走在院里安全感倍增!”坐在亭內避雨的居民李忠對老舊樓院改造贊嘆連連。
大院內的“鄰里連心屋”,是吉昌大院黨支部辦公場地。社區工作人員張小梅告訴記者,門口懸掛的對聯上寫的“公益服務暖人心,互幫互助傳美德”,即是黨支部的服務宗旨。
“給了我一個驚喜喲!又讓我吹蠟燭,又給我唱生日歌!我與院里的姐妹、社區工作人員,就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居民楊從玉回憶起今年自己過的一個特別的生日,仍十分感動。
張小梅介紹說,大院采取支部動議、居民建議、院長商議、代表會議決議、群眾監督評議“五議工作法”進行居民自治,居民通過修剪花草等方式參與志愿服務并獲得積分,積分可到“愛心儲蓄所”兌換糧油等物品。同時,還設置共享空間,收集居民自愿貢獻出的推車、高梯等不常用物品,租借給需要的人。
鳳翎大院:整潔飄香 舒心歸家
“以前這面墻被污染了,漆還有些脫落,看起來挺扎眼?,F在,刷成雪白的墻面繪上水墨畫,干凈整潔又美觀大方,檔次一下就提升了?!弊≡邙P翎大院的居民楊先生,下班回到小區門口,指著大門口的外墻,喜滋滋地說。
據楊先生介紹,大院的路面全都翻新了一遍,現在走起來平坦舒心,每次路過心情都會變得非常好。增設公共廁所、垃圾分類桶、電瓶車充電樁及雨棚,細節更見溫度,這次樓院改造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一位年輕女士帶著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小區的健身器械處玩耍?!巴尥迍倢W會走路,好奇心重,就喜歡到處跑!這里的地面是用彈性材料鋪就,孩子在這里玩我也比較放心?!彼钢孛嫦蛴浾呓忉尩?。話音剛落,記者看到孩子因重心不穩忽然摔倒,小孩不哭不鬧,爬起來接著玩。
雨中的桂花香氣馥郁,循著桂花香味,記者來到了位于大院最深處的活動室。
正在活動室吃飯的陳大爺說:“變化可大了喲!以前這塊地凹凸不平,現在鋪平了,還用白線劃了停車位,在壩子中間留出行人過道,兩旁擺設花臺,收拾得巴巴適適的!”
朝陽農貿市場:讓市民拎上“智慧”菜籃子
“以前的農貿市場,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到夏天,臭氣熏天……”說起朝陽農貿市場的變化,市民汪倩就像打開了記憶匣,一股腦地往外倒。
朝陽農貿市場是一個集零售和配送為一體的綜合農貿市場。市場經營30多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出現了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2020年5月,市場開始進行全方位改造升級。
如今,走進朝陽農貿市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市場門口新鋪的柏油路,市場內換上了耐磨防滑地磚,固定攤位的蔬菜、水產、面食等有序分區,標識分明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市場里干凈整潔,整個市場敞亮、大氣。
除了讓市場顏值實現“蝶變”外,該農貿市場還引入了“智慧農貿系統”,讓市場變得更“聰明”?!袄习?,幫我稱一下白菜嘛!”市民汪倩在一家蔬菜攤挑選好了白菜。結算成功后,汪倩習慣性掃了掃小票上的“二維碼”,手機上立即出現了白菜的上市時間、原產地、質檢報告等信息?!艾F在變化太大了,尤其是配備智慧系統后,再也不用擔心出現短斤少兩和食材質量問題了,我們買菜放心多了?!蓖糍粷M意地說。
西圣農貿市場:劃設市場黃線 規范經營秩序
清晨6點,68歲的菜農陳啟順開著自己的電動三輪車,由通川區雙龍鎮駛向位于主城區的西圣農貿市場。他熟練地將車停入停車場后,來到自己的攤位,利落地將土豆、胡蘿卜等蔬菜整整齊齊地碼在貨架上,等待顧客到來。
西圣農貿市場始建于1994年,由于建設時間較長、建設標準較低,占道經營、亂擺亂放、污水橫流等現象日益突出。近年來,西圣農貿市場與達州一批老舊農貿市場一起,被納入了提檔升級的名單。
在西圣農貿市場自產自銷蔬菜攤區,記者注意到,這里多了許多用黃線劃成的攤位,長約1.5米、寬約0.8米,菜農自覺將蔬菜擺放在黃線以內。西圣農貿市場管理人員鄧翔向記者介紹,這是此次改造升級中,為自產自銷蔬菜的菜農專門設立的攤位,像這樣的攤位約有100個。
鄧翔告訴記者,價格便宜、新鮮的自產自銷蔬菜為市場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的難題。以前攤位和顧客、車輛經?!皳尩乇P”,造成了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為保證菜市場有一條4米寬的標準消防通道,市場經營者對自產自銷蔬菜攤位采取劃線經營方式,并安排工作人員加強管理。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文莉萍 向柯容 曹芮銘 譚楚甲
來源:達州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