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解讀和貫徹達州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召開,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就“幸福宜居中心”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成長的起點,請問我市在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這一方面是如何推進工作的?
市教育局局長鄧劍:加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學位供給,是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的重要舉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切實把解決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問題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內容。近兩年來,我市中心城區累計新建投用公辦幼兒園17所、新增公辦學位7950個。中心城區建成了通川區八小附屬幼兒園、通川區來鳳路幼兒園、達川區實驗小學三里幼兒園、逸夫小學楊柳幼兒園,公辦學位數占比由10.61%提高至39.55%,增加28.94個百分點,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45.92%,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87.48%。同時,還有7所公辦幼兒園正在進行前期手續辦理和修建中,預計可新增學位2790個,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可達到50%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市委、市政府“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統一部署,持續推進基礎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工作,按照幼兒園就近就便的布局調整思路,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記者:達州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全市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20.44萬,居全省第三。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要求,請問市民政局將從哪些方面加強農村養老服務工作?
市民政局副局長徐華: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同時也是我們養老服務工作的重點。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將大力實施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工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網絡。一是在服務設施方面,構建“1+N+N”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即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以農村特困失能、殘疾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特困人員養護院,依托鄉鎮敬老院建設N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依托農村日間照料中心、幸福院建設N個村級互助養老服務站點?;拘纬梢钥h級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為中心、鄉鎮級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骨干、村級互助養老服務站點為網點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二是在服務功能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在滿足特困兜底保障的基礎上,空余床位對社會老年人開放,老年人可以就近選擇機構入住。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將服務范圍延伸至村級幸福院和居家老年人,拓展服務半徑。三是在服務措施方面,建立以農村空巢、留守老年人為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按照“一村一專員、一鎮一專干”配備巡訪員,開展關愛服務,加強信息動態管理,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困難有人幫,堅決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同時,積極發展互助養老,鼓勵成立老年協會、老年志愿服務隊等群眾性養老服務組織。鼓勵公益慈善組織、社會組織、社工隊伍關愛老年群體,大力發展為老志愿服務。
記者:醫保工作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請問未來五年我市在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這塊將如何著力呢?
市醫保局局長唐增敏:我們將把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與《達州市“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結合起來,建立與經濟發展、籌資能力相適應的醫療保險待遇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適時調整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改革職工基本醫保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體系。支持發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公務員醫療補助等各種形式的醫療互助保險,對參保群眾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進一步予以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建立健全罕見病用藥保障制度,減輕患者用藥負擔。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強化醫療救助保障功能,完善醫療救助制度,補齊民生短板,在堅持醫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時,增強對困難群眾基礎性、兜底性保障。進一步鞏固拓展醫保脫貧成果,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及時將困難群眾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同時,鼓勵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創新,探索推進基本醫保與商業健康保險協同發展。
記者:達州是全省“城市體檢”試點城市,目前我市城市體檢工作進展如何?
市住建局副局長唐艷玲:做好城市體檢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要求,是助推我市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今年9月,達州成功申報為全省首批“城市體檢”試點城市后,從三個方面加快推動“城市體檢”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市級相關部門(單位)和轄區政府為成員的城市體檢工作領導小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推動城市體檢各項工作。二是啟動居民滿意度調查,以中心城區130平方公里區域為基礎,通過網絡問卷形式啟動了城市體檢居民滿意度調查,目前達州市城市體檢居民滿意度調查樣本總量居全省第一。我局將通過居民滿意度調查,真實反映市民群眾對城市居住品質的實際感受和迫切需求,定性查找城市發展中短板弱項,針對性細化治理措施和方案。三是在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的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個方面65項基礎指標的基礎上,結合達州實際,增加《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實施、城市綠線管理、建成區綠地率、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最低值、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6項特色指標,形成“65+6”的體檢指標體系。目前各部門正根據職責開展數據收集,啟動城市體檢自評估報告編制。
接下來將根據城市體檢評估結果,精準找短補差,科學精準編制“十四五”城市建設規劃,分級精準實施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按照“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機制要求,推動城市體檢成果轉換,建立完善長期管控制度,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形成城市常態化定期體檢和保養修復機制,推動達州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彭小懿
來源:達州日報